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原教授

李保国(1958.2-2016.4.10),河北省武邑县人,中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

1981年2月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2005年1月获得中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时代楷模、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保国先后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1080万亩,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被村民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1958年2月,李保国出生于河北武邑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1975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至1978年先后在武邑县怀甫公社广播站、武邑县机电局工作。

1978年3月至1981年2月就读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桑蚕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正逢学校决定在太行山区建立产学研基地,李保国作为首批课题攻关组最年轻的成员走进了太行山。李保国跟课题组的同事们选择了极度贫困的邢台市前南峪村作为开发试点,进行爆破整地尝试。

1983年,他和妻子带着不满一周岁 的儿子,离开大学校园走进太行山。

1986年,李保国随国家重点攻关课题 “太行山高效益造林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进入了人烟稀少的保定易县望隆村,进行爆破整地技术研究。

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0年,整套石质山地爆破整地技术体系完成。

从1999年开始,在最难开发的太行山干旱丘陵岗地,李保国和课题组成员选取临城县的凤凰岭,确立了“聚土集水”的开发策略,选种薄皮核桃。

2002年河北农业大学校庆时,富岗山庄村民在河北农大的中心花园树碑并撰写碑文,称赞李保国等科研人员扎根山区的精神。

2005年1月获得中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

自2009年开始,在平山县葫芦峪,李保国把山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技术做成了标准化模块,指导园区连片高规格治理荒山3万多亩,探索“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河北省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样板。

2014年,在南和县,他开始红树莓种植技术研究,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红树莓组培中心。

2016年4月9日,李保国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石家庄主持了河北省山区苹果、核桃、特色杂果产业技术创新与示范体系建设3个项目的验收会。

2016年4月10日凌晨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8岁。

2016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李保国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下一条:中国共产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