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又是一年毕业季。毕业班的同学们大都四处奔波,只为求得一份心仪的工作。然而,求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求职的挫败,有无可奈何的舍弃,有的同学甚至会遇见防不胜防的求职陷阱。因此,学院特地搜集整理了常见的招聘陷阱、合同陷阱、试用期陷阱、条款陷阱和网络招聘陷阱,以及避免上当受骗的对策,供同学们参考。
一、招聘陷阱
1、先交押金
学院一名同学面试后,单位通知明天下午办公室签订三方协议时,一并缴纳1万元押金,押金在入职时退还。
2、刷单背后的阴谋
先返小额资金取得信任后,再诱骗支付大额商品;

3、借招聘会收集求职者个人信息后谋利或诈骗;

4、传销陷阱
如何识别传销呢?传销具有以下两个要件:
第一,组织要件——不断发展人员组成网络;第二,计酬要件——以参加者本人直接(or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销售额)计算和给付报酬;

二、合同陷阱
签订劳动合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在发生纠纷时,以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大学生常常面临不公平的陷阱。
1、口头合同——承诺高薪、空调、落户、公费旅游等待遇;
2、单方合同——只维护用人单位的权利;
3、阴阳合同——一份应付劳动监察部门,一份实际履行;
4、空白合同——工作地点、工资待遇等空白,大学生先签字;
三、试用期陷阱
1、只签订一份试用期合同(如:3个月试用期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必须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2、无限延长试用期:
试用期结束,借口重新签订试用期合同
3、约定多次试用期
4、试用期0工资(or未达到合法标准)
5、试用期不支付工资,累积至试用期结束后发放;
四、条款陷阱
1、诱导条款
诱骗大学生(求职者)放弃一些合法权益,如:单位每个月多支付600元,暂时不买社会保险等。
2、生死条款
合同约定“出现工伤事故一概不负责”等。
五、网络招聘陷阱
1、骗取信息
诱骗大学生信用卡号、银行卡号、社保卡号、身份证号等。
2、利用网络榨取劳动力
不骗钱、不骗信息,压榨劳动力(高负荷无偿或低偿劳动,5元/小时)
某英语专业毕业生,经招聘网看到招聘信息,公司发资料要求翻译,来回多次,均未被聘用;
六、大学生受骗的原因
1、贪图高薪缺理性陷阱
2、三观不正出问题
3、法律常识太缺乏
4、社会经验现短板
5、决策决定少商量
6、新媒体控泛滥
七、就业防骗策略
1、应聘工作索要汇款要拒绝
2、一夜暴富传销梦要清醒
3、租借宾馆来面试要注意
4、联系方式唯QQ要提防
5、面试预约在晚上要警惕
6、偏远地方面试要小心
7、实习工作在外地要谨慎
8、不明电话、QQ招聘要防备
9、对用人单位的了解要深入
10、个人信息的保护要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