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报道我院学生欧洪平赴俄交流全程
【本网讯】今年是全俄“海洋”儿童中心成立35周年,也是该中心接待2008年汶川地震灾区儿童10周年。根据中央及四川省委领导的批示,按照外交部、教育部的工作部署,选派四川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赴俄交流团,于今年9月赴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参加接待汶川地震灾区儿童10周年纪念仪式。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我校从12个学院选拔了10名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大学生,与曾赴俄疗养的35名四川优秀青年组成代表团赴俄罗斯符拉迪奥斯托克参加纪念活动。我院2017级地理教育欧洪平同学有幸参与其中。我校交流团于9月7日下午五点赴俄罗斯,9月14日返校。对交流的全部过程,欧洪平向本网记者作了以下讲述:

9月8日至14日,我校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夺科教授、孙志福老师及各学院选拔的10名同学,随四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朱世宏一行赴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参加纪念“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成立35周年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系列活动。
9月3日下午,交流团的成员到达棠湖外国语学院参与培训。训练内容包括:赴俄礼仪,俄罗斯文化,中俄关系,简单俄语学习,舞蹈练习,俄罗斯“海洋”儿童中心会歌学习,以及此次活动最重要的活动流程彩排等相关活动,夺科院长作为艺术组组长与孙志福老师一起对全团藏羌锅庄舞蹈与相关合唱进行编排和演练。在9月6日出发前一天,我们做了行前汇报会,受到了省委彭清华书记的接见,他向我们阐明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性,我们认真听取并做好记录。
9月8日抵达克俄罗斯涅维奇机场。当天下午,交流团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进行人文考察与交流,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这座城市的最高点,此刻,美丽而具有艺术气息的城市在我的眼中一览无余。
9月9日,到达俄罗斯的第二天,团队来到了“海洋”全俄儿童中心,观看了艺术团的表演,并且受到当地“面包加食盐"最高礼节的接待,作为一个学生,我倍感荣幸。
欢迎仪式结束后,我们相继参观游览了“海洋”儿童中心,当天晚上召开了中俄见面晚会,我们与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副厅长彭翊共同参与见面会,并以一曲热情欢快的《羌族敬酒歌》,表达我校师生的喜悦和感激之情。中方青年表演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藏羌锅庄和舞蹈,并邀请俄方教师一起加入互动,为见面会营造出了一种“天下一家”的温馨氛围,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9月10日至9月12日交流团的主要活动就是节目的排练,在这期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9月11日“海洋”与四川教育厅签署备忘录,私下老师和我们说:“我们仿佛见证了一段历史的发生。”我听后,感悟良多。
9月12日,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一起访问“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并共同出席“情同手足、爱如海洋‘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接待汶川地震灾区儿童10周年纪念仪式”。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俄两国元首分别发表讲话。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中俄人民间的大爱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寄语我国青年要“以无限的爱回报俄罗斯人民,回报自己的祖国,做国家的栋梁和中俄友谊的传播者”。在演出结束后,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同两国青少年代表亲切交谈,双方高度评价中俄人民的深情厚谊,并勉励大家要争做两国人民友谊的使者,为发展两国友谊贡献力量。
孙志福老师指挥中国青少年代表与俄罗斯教职工代表共同合唱歌曲《感恩的心》。在舞台的璀璨灯光下,我发现经过十年时间,自己已逐渐走出地震带来的伤痛,但表演的那时那刻,我感到我们那颗满怀感恩的心却依然在激烈的跳动,同时,我也感到我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和期许。一首歌的时间是短暂的,不过它所留下的余温经久不散。

在活动期间,我们还作了许多手工,当三种手工活动完成之后,我们真正的告别了“海洋”,踏上归途。
面对十载光阴,我有很多话深藏于心。作为学生,看着十年来的变化,内心非常激动,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我校作为民族地区高校,我认为一定要将学校在汶川大地震中的经历的一切,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教材,来激励师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相信自己会以更好的面貌和状态面对未来,将更好地用行动回报我热爱的祖国和人民!
此次活动,我作为阿师人,我认为提升了我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影响力,对进一步加深中俄友谊具有重大意义。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中俄友好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两国青少年加强交流,互鉴共进、齐心协力,有利于做中俄友好事业的接班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文:毛国帅 欧洪平
编辑:曾淼
编审:江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