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研室2013-2014年(1)期工作总结

本教研室在系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根据生化学本学期工作安排,结合生物教研室实际和最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日常教学工作运转情况

1、教师基本情况

生物教研室共5名教师且都为专职教师名。

本学期开设二十五门专业课课程,总学时1040课时,人均208课时。

2、教学进度

经过检查,达到了授课计划、实际进度和教学日志的完全一致,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授课教师都能认真负责地讲课、辅导、批改作业,保证了教学质量。

3、教风和学风建设

宣传生物学科的实用性,鼓励学生参加生物学竞赛,老师们在学生一入校,就进行学风建设,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学习风气比较浓厚。

4、教师培训情况

本学期余列教师参加了《高校年轻干部》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5、实践教学的开展

本学期开设了生物学实验,老师们不怕辛苦,利用假期和周六周日时间建设花卉实验基地,培养辅导种植名贵草花,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科研工作

1.本学期公开发表论文4篇。

2.三项校级课题申报成功;一项厅级课题申报成功。

(三)“精品课程”建设

确立了《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实验》两门课参与2013年校级精品课程评选,目前已做了相关的准备工作。

(五)教学设计

多次学习理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设计的思路与要求,本室内进行过多次探讨,开始构思设计并做了一些准备工作。sa

(六)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师范技能大赛

积极申请参加学校举办的师范技能大赛,组织了生物教育专业的学生参加比赛,并取得了全校理科组一等奖,通过大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并为教师今后的辅导工作也指出具体的方向。

(七)专题教学研究活动

针对教研室教师队伍年青,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的特点,教研室适时组织了3次专题的教学研究讨论会。会议分析了我系目前多门学科的教材和大纲现状,提出了目前教学中的困惑,对将后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并借鉴某些科目成功的教学经验,讨论了在目前使用本科教材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难度要适当,要多加强实验教学的比重,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在反思中成长。

(八)进行了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探究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校向社会培养出了学生,不是学校按社会需求培养出了人才。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许多实验课(《动、植物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园林规划设计》)在本期中已探索性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九)见习活动

十一月,在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生物教研室统筹安排11级生物教育毕业班的毕业生分两批次进行了教育见习观摩,并顺利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十)常规工作

1.认真做好期末的各项教学检查工作,确保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 召开教研室座谈会。本学期四次召集座谈会,任课教师对现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盘考虑完成了13-14-(2)学期教学任务初步的安排工作。

3.严格把握教材订阅的质量关,完成了教材订阅工作。

(十一)存在的不足之处

1、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仍有待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

2、科研、教研、教改成绩不够显著,特别是教改力度还不够,课程建设成果少,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系的发展没形成特色。

3、教研室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还需进一步深入。

(十二)努力方向

一学期来,在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全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教研室各项工作有了一定进展,但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

1.加强交流与探索,做好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2.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3.社会培训工作需有实质性提高。

4.教师的外出培训工作待学校政策明确后加快推进。

生物教研室

2013年12月

(附:生物教研室2013-2014年(1)期工作总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