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学院召开“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座谈会

【本网讯】为了适应新时代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解决当代大学生在创业途中的问题,4月16日下午四点,学校党委书记吴昊、学校副校长甲任、资源与环境学院党总支书记江先蓉、副院长杨子松,化学教研室主任刘林与学院2016级生物科学、2017级生物科学班部分同学于学院A201会议室与来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王燕老师一行进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座谈会。

创新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21世纪青年需要拥有的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并列的“第三本护照。”4月16日下午2点,王燕在我校南苑剧场为师生讲解“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即课堂、实践、校园文化。她从双创教育的时代背景,向大家讲到了实施“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把参加课外科技比赛作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转、以赛促创,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她将中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20目标呈现在大家眼前并得出——“课程教学结合度不够”、“实践教学深入度不够”、“文化活动参与度不够”是影响“三位一体”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三个方面,时间维、生态维、文化维是构建高校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主要三维。她向在座诸位给出了通信工程学院关于参加课外科技比赛的管理办法,讲解其坚持“四导”原则:学院领导是前提、宣传引导是关键、专业指导是根本、制度创导是保障。并结合我校实际给出具体建议及做法,我校应该确立指导思想,明确价值取向、不断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和学生团队建设,取得好成绩、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最后,她对如何实现“互联网+创新创业培养”做出简略分析,并得到了在座师生的一致认同。

随后在吴昊书记和甲任副校长的陪同下,王燕等来宾与我院2016级部分同学一起移步于实验楼A201会议室,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工作交流。化学教研室主任刘林副教授就资源与环境学院目前的科研现状作了说明。他指出,学院学生刻苦钻研,热爱科研,潜心实验,在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化学、生物等大赛中表现优异,都取得了佳绩。即使在前期经费不足的条件限制下,仍然有科研成果,并于专业期刊发表。他相信,在结合阿坝州的亮点—资源与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学院学生可以在藏羌医药等地方特色方面做出自己的科研成果。会上,杨子松给同学们承诺道,院上将实施一系列举措大力支持同学们创新创业,全力配合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王燕向在场的同学们介绍了同学们可以参与进去的一些创新创业大赛,她希望同学们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在场学生就他们对创新创业项目中关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如何使自己的实验小课题变成可以参赛的作品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王燕老师都给予了耐心的解答。

吴昊总结到,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可以从网上,教育演讲中多多了解关于“双创”的知识。学会将小课题进行多学科组合放大到大课题去解决实际问题,使科研实用化。他鼓励同学们多参加比赛活动,将课题作为比赛的作品,在时机成熟时再作为实践,进行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代的新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机遇。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创新是一种选择,创业是一种挑战。本次讲座增强了我院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座谈会进一步让同学们熟悉了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让同学们有兴趣,有勇气创新创业。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同学们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不断反复,稳步前进,走向成功。

文/图:刘容、毛国帅、闪昇阳

编辑:曾淼

编审:江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