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地理教育               专业代码:660208

专业门类:教育学                   标准学制:3年

二、就业方向前景

我校作为一所应用型师范本科学院,深刻突出师范性、地方性、职业性、技术性,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区域特色教师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坚持立足阿坝,面向四川民族地区,辐射西部省份,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地理教育是教师教育类专业,目前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中小学地理专业教师严重短缺,就业前景良好。毕业生可从事中小学地理、藏地理、自然、科学等课程教学管理工作。从历届地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本专业的一大就业方向就是川内各地市州的中小学教师;就业率平均达95%。从事教育行业(公招、特岗、教育培训机构)是地理教育专业目前最主要的就业方向。地理学不仅局限于培养中小学教师,而是更加多元化。其他就业方向还有:

1.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环境、国土、水利、地震、气象等部门。

2.企业:环保与监测、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生态旅游、环境评价与咨询公司等行业的行政管理工作。

3.升本:专升本,自考。

4.考研:本校自考后拿到毕业证后马上可考研;或专科毕业2年可考研。

5.军人:由于本专业技术性强,学生入伍可直接转士官。

三、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我院现在已经开设了化学、生物科学等师范专业,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我校地理教育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都较合理。在2017年度阿坝师范学院第一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地理教研室各位老师参评的基于“分层分级·双导师·三结合” 师范技能测训模式探索与实践荣获二等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地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与实践、教学法应用的创新模式在高校地理教学中的成果、《阿坝州旅游地理》课程开发与建设成果、地理教育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教学成果等荣获优秀奖。本专业拟采用“外引内培”的方针,着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到2020年“双师型”教师比例将提升到50%以上;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广泛调研考察,结合学校整体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了针对职教师资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中小学教育做好优秀师资培养的准备。作为一所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地理专业认真把握行业就业形势,重视市场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专业人才教学计划,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率。师范技能测试工作这几年的成效已得到了历届毕业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提升了学生的笔试、面试、入岗前的教师基本技能素养。同时已制定《 师范技能过关考核实施细则》,并且得到学校的肯定和推广。每年10 月底召开师范技能测试实验班汇报总结培训成果大会。各班级优秀选手分组试讲、说课进行考核,通过汇报与总结,为毕业生们踏出校园、走上岗位做了必备扎实的教师技能基础。

1.活动集锦

                 

2016年三下乡活动“美丽汶川实践团”社会实践活动集锦

                 

地理专业新生在参加学校锅庄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每年4~5月间开展的地理野外实习考察

                 

地理专业学生举办的"仰望星空"科普知识展示活动

                   

学生代表正在为大家进行地理常识讲解

                   

2014级地理教育野外实习汇报展

                   

校外专家“初中地理教育”示范课

                     

师范技能测试现场

                     

2014年6月举办的第三届师范生技能竞赛,2012级地理教育班:胡明玉、刘滔在竞赛中成功胜出

                       

2014级地理教育学生李忠琼荣获阿坝师范学院第五届“岷江魂”艺术节之“魅力课堂”讲课大赛二等奖

                     

2016年10月2015级地理教育班在教法指导老师崔娜娜老师的带队下,观摩水磨中学优质课

                     

2016年5月的“十载振翔路,共筑教师梦”振翔十周年庆典晚会

                     

开展“2015年假期社会实践”报告会

2.优秀学子风采

杨皓,2011届地理教育专业毕业生,本科毕业于西华师大地理科学专业,硕士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现就读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工程学专业,并担任博士班班长一职。发表于《山地学报》《中国环境科学》《土壤通报》《生态环境学报》等CSCD收录与英文EI级别论文15篇,先后获一项国际级奖项,三项国家级奖项,二十余项校级奖项。

2012届地理教育专业毕业生李林蔚,现在工作单位在巴中市恩阳区司法局,驻海山村第一书记。

2013届地理教育专业毕业生杨晓宇,2013.09-2015.07专升本就读于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5.09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自然地理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2014届地理教育专业毕业生黄雅玲,现为巴中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理教师,且被评为成都七中网络直播班远端优秀青年教师。

2015届地理教育专业毕业生李渝,现在通江县至诚中学任高中地理教师。

2016届地理教育专业毕业生安承锐,现在松潘县白羊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

3.获奖情况

2016年地理教育专业获得学校体育舞蹈大赛一等奖

16级地理教育游敏同学在华文杯朗诵比赛和军旅诗词诵读大赛资源与环境学院一等奖

四、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及其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地理调查、定量观测、实验综合分析方法及了解计算机、地理信息技术、现代教育理论和师范教育技能,熟悉中学地理教材,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具有教学管理能力的中小学地理、自然、科学课程师资及有关国家机关单位环保、国土等专业人才。

(二)专业课程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科学导论、地球概论、地图制作、地质学、地貌学、历史地理、旅游地理、环境科学导论、土壤地理、经济地理、地图与测量学、GIS原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学地理新课标分析及教学法、野外实习、教育实习等。

五、学制及毕业要求

1.学制:三年

2.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13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21 学分,专业必修课68学分,技能实践课32学分,公共选修课4分,素质教育课程5学分,符合毕业条件,颁发毕业证书。

六、师资队伍

专业所在的资源与环境学院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31人。专任教师中有“双师双能型” 10人,研究生学历26人,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26人,教授3人、副教授8人、副主任中医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是一支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具有典型开放性特征的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

、教学科研情况

地理教育专业现有校级精品课程2门,研究所1个,校级科研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科研总经费近100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以上近100篇,SCI/EI检索近20篇 ,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20余项。

八、实训实习条件

学院在阿坝州及成都附近县区建有教育实习及见习基地12个,满足各专业学生校外见习、实习及顶岗培训的需求。

本专业现拥有一个650余平米的地理实验中心,下设地图制图实训室(手工绘图)、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天象实验室、地质学实验室、土壤学实验室、地理实验准备室(地理教研室)、气象学与环境学实验室、地图与测量学实验室(测量学方向)、水土保持学与堪舆学实验室、野外实习成果展览室等10个地理专业实验室。拥有校园气象站、人工降雨模拟系统、天文望远镜、星空亭、联想台式电脑、CO2测定仪、全站仪等专业设备260种(件)。仪器设备价值达200余万元。同时还开辟了乐山——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汶川——理县毕棚沟、映秀——耿达——卧龙——巴朗山——四姑娘山等精品野外实习考察路线;兼有都江堰气象局、卧龙自然保护区等实习基地。

地理实验中心制定了健全的实验室使用管理、监督制度,并列出各实验室所承担的主要实验项目。实验室仪器账册齐全。建有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表,定期对地理实验室设备、仪器进行整理登记,仪器分类、摆放科学有序。指导教师编写了详细的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地理实验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实验课教学规律,总结教学过程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注重基础、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思想,建立了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心已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修订了实验教学大纲、优化了实验内容、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不断提高实验项目的层次和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并结合理科专业的特点、依托先进的教学资源,积极开放共享实验室。